南京南派科技有限公司
025-84542043
13585177764
棉纖維
縱向形態(tài):扁平扭曲帶狀,表面有天然轉(zhuǎn)曲(螺旋形卷曲),邊緣不規(guī)則。
橫截面:腰圓形或腎形,中腔(lumen)明顯,細胞壁厚薄不均(成熟度差異)。
偏光特性:弱雙折射,正交偏光下呈一級灰白色干涉色(因纖維素微纖排列松散)。
麻纖維(亞麻/苧麻)
縱向形態(tài):長直纖維,表面可見竹節(jié)狀橫紋(初生壁裂紋),無扭曲。
橫截面:多邊形(亞麻呈五至六邊形,苧麻呈扁橢圓形),中腔狹小,胞壁厚。
偏光特性:強雙折射(Δn≈0.06),正交偏光下呈二級藍綠色干涉色(纖維素高度結(jié)晶)。
羊毛纖維
縱向形態(tài):表面覆蓋屋瓦狀鱗片層(邊緣粗糙),鱗片間距約5-10微米。
橫截面:近似圓形或橢圓形,部分含髓質(zhì)層(medulla,呈深色斑點或連續(xù)條帶)。
偏光特性:弱干涉色(灰黃色雜斑),因角蛋白α-螺旋結(jié)構(gòu)各向異性較弱。
蠶絲纖維
縱向形態(tài):光滑圓柱形,偶見縱向條紋(絲素蛋白纖維排列痕跡)。
橫截面:鈍三角形或半圓形(桑蠶絲),邊緣圓潤無棱角。
偏光特性:各向同性(β-折疊結(jié)構(gòu)對稱),正交偏光下無消光現(xiàn)象。
滌綸(PET)
縱向形態(tài):表面光滑,偶見縱向溝槽(紡絲工藝導致)。
橫截面:標準圓形或異形(三葉形、十字形,取決于噴絲孔設(shè)計)。
偏光特性:高雙折射(Δn≈0.188),正交偏光下呈鮮艷二級紅紫色干涉色(高結(jié)晶度)。
尼龍(PA6/PA66)
縱向形態(tài):光滑圓柱形,反光性強(表面極性基團少)。
橫截面:圓形或啞鈴形(PA6常見啞鈴形,PA66多圓形)。
偏光特性:消光角隨拉伸取向變化(分子鏈沿軸向排列,正交偏光下周期性消光)。
腈綸(PAN)
縱向形態(tài):表面粗糙,可見微孔或溝壑(溶劑揮發(fā)殘留痕跡)。
橫截面:骨形或啞鈴形,邊緣不規(guī)則(濕法紡絲工藝特征)。
偏光特性:低雙折射(Δn≈0.003),干涉色暗淡(共聚物無序結(jié)構(gòu))。
粘膠纖維(再生纖維素)
縱向形態(tài):縱向溝槽深且連續(xù)(紡絲液凝固收縮導致)。
橫截面:鋸齒形或梅花形(區(qū)別于天然棉的腰圓形)。
偏光特性:雙折射率低于棉(Δn≈0.03),干涉色一級黃白色(再生纖維素結(jié)晶度低)。
氨綸(彈性纖維)
直徑極細(通常<10微米),橫截面呈不規(guī)則多葉形(如楓葉狀),偏光下幾乎無干涉色。
芳綸(Kevlar)
縱向呈深色條帶(液晶紡絲取向結(jié)構(gòu)),橫截面為花生形,正交偏光下呈強烈三級干涉色。
碳纖維
黑色不透明,表面有縱向溝槽(預氧化碳化工藝),顯微鏡下無法透光觀察內(nèi)部結(jié)構(gòu)。
染色增強法
Herzberg染色:棉/麻染藍紫色,羊毛/絲染黃色,合成纖維不染色。
蘇丹紅染色:脂肪類纖維(如椰殼纖維)染紅色。
熒光顯微術(shù)
滌綸含熒光增白劑,紫外激發(fā)下發(fā)亮藍色光;天然棉/麻因木質(zhì)素殘留呈弱黃褐色熒光。
橫截面制備
哈氏切片器(YQ-1型)嵌入纖維束,切割5微米薄片,樹脂固化后觀察截面形態(tài)。
莫代爾 vs 粘膠
莫代爾橫截面近圓形,縱向光滑;粘膠截面鋸齒形,縱向溝槽深。
羊絨 vs 細羊毛
羊絨鱗片邊緣厚度<0.5微米,排列稀疏;羊毛鱗片厚度>0.8微米,邊緣銳利(需掃描電鏡驗證)。
真絲 vs 醋酸纖維
真絲橫截面三角形;醋酸纖維截面多葉形,且可溶于丙酮。
紡織纖維的顯微形態(tài)特征是鑒別的核心依據(jù):
天然纖維以生物結(jié)構(gòu)(如棉的轉(zhuǎn)曲、羊毛的鱗片)為主;
合成纖維形態(tài)受紡絲工藝控制(橫截面異形、表面光滑度);
偏光特性可量化雙折射率,結(jié)合染色與熒光技術(shù)可快速鎖定纖維類別。
掌握上述特征,可在紡織品質(zhì)檢、考古修復、材料研發(fā)等領(lǐng)域?qū)崿F(xiàn)精準分析。